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北省縣城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實施方案》,提出三年內——
全省縣城市政基礎設施主要指標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近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北省縣城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力爭通過三年努力,著力完善服務功能,增強承載能力,提升城市品質,打造有歷史記憶、地域特征、山清水秀、宜居宜業的美麗縣城。全省縣城市政基礎設施主要指標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新型城市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城市運行更加高效、便利、安全。
《河北省縣城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實施方案》全文如下:
為貫徹落實省委八屆十二次會議、全省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提升縣城建設質量和水平,決定2016-2018年在全省開展縣城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現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力爭通過三年努力,著力完善服務功能,增強承載能力,提升城市品質,打造有歷史記憶、地域特征、山清水秀、宜居宜業的美麗縣城。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城市容貌干凈、整潔、有序,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各類產業向園區聚集,園區主要向縣城集中,實現縣城空間布局優化,要素配置科學合理,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綜合服務功能全面提升。全省縣城市政基礎設施主要指標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新型城市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城市運行更加高效、便利、安全。歷史文化得到有效保護和充分利用,城市設計覆蓋規劃的全過程,城市空間組織有序,城市現代氣息與歷史文脈和諧共生,縣城建設品質全面提高。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實現行政處罰權相對集中,數字化城管平臺全覆蓋,初步構建起銜接配合、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協調聯動、監督制約的城市管理體制。
二、開展專項行動
(一)城鄉規劃提升專項行動。
1.實施全域規劃。按照京津冀區域整體功能定位和河北“三區一基地”定位,2016年重新審視現行總體規劃,進行調整完善和優化提升。各市選擇1-2個縣(市)開展“多規合一”試點,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多規合一”,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縣(市)城鄉總體規劃中必須有“多規合一”專門章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國土資源廳、省環境保護廳等部門配合)
2.完善控制性詳細規劃。全面完成全省縣城規劃建設用地范圍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審批和備案??刂菩栽敿氁巹澗幹埔獓栏衤鋵嵖傮w規劃確定的強制性內容,對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體育健身、養老服務、消防安全等設施建設提出控制要求。合理控制建筑高度和容積率,居住用地容積率不超過2.0,住宅建筑以多層為主、小高層為輔,嚴格控制高層住宅建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
3.塑造城市特色風貌。推行全過程城市設計,與城鄉總體規劃同步開展總體城市設計;與控制性詳細規劃同步開展區段城市設計;各縣(市)可針對色彩、小品、雕塑、夜景照明等內容開展專項城市設計;對近期實施的建筑群等項目開展地塊城市設計。要把城市設計成果轉化為技術導則,將相關管控要求納入規劃條件,并作為規劃方案、建筑方案和建設工程規劃核實的重要內容。保護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打造特色風貌街區,2018年年底前,每個縣(市)建成1-2個特色風貌街區,完成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筑確定工作。(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國土資源廳、省文物局等部門配合)
4.嚴格規劃管理。完善規劃決策咨詢論證制度,建立健全縣(市)城鄉規劃委員會制度,探索建立城市總規劃師制度,提高城鄉規劃決策水平。全面建成數字規劃系統,建設城鎮空間數據庫和信息共享平臺,實現規劃網上審批。在符合城鄉規劃的前提下,允許既有和存量建筑進行功能轉型,用于公共服務設施等項目建設,支持新產業、新空間發展。深入推行“陽光規劃”制度,加快規劃展館建設,依法公開公布城鄉規劃編制、許可、違法建設查處等信息。(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
(二)產城教融合專項行動。
1.推進產城教融合發展。按照產城教融合發展要求,優化功能分區和城鄉用地布局,統籌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綜合服務功能,促進園區和縣城資源共享、設施配套、功能互補、融合發展。推動教育資源、創新創業資源向縣城集聚,符合城鎮布局調整規劃的高中和職業教育逐步集中到縣城或產業園區,人口小于30萬或面積小于500平方公里的縣(市),原則上高中學校設在縣城。(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教育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科學技術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部門按照職能分工負責)
2.完善住房供應體系。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體系。繼續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實行公租房貨幣化,原則上不再新建公租房,住房保障采取實物與租賃補貼相結合并逐步轉向以租賃補貼為主。積極化解商品房庫存,新啟動的棚戶區改造項目貨幣化安置比例不低于80%,繳存住房公積金范圍覆蓋到非公有制企業和進城務工人員。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各縣(市)政府可適當降低保障性住房準入標準,通過完善配套設施、提前啟動分配等方式,解決房源閑置問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國土資源廳、省教育廳、省衛生計生委、省扶貧辦配合)
(三)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行動。
1.優化街區路網結構。以完善路網結構、增強路網連通性為重點,樹立“窄馬路”“密路網”的理念,打通各類“斷頭路”“卡脖路”,增加街巷支路密度,提高城市路網密度和城市道路面積率。新建道路管線全部入地,有條件的縣(市)開展地下綜合管廊試點。新建建筑、市政道路、公園廣場等同步實施城市無障礙設施建設。加快城鄉結合部和城市出入口道路的統一規劃、統籌建設和改造,推進國省干線繞出縣城和城市出口路段改造,過境公路要與城市道路科學銜接。(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公安廳配合)
2.加強排水垃圾設施建設。推進縣城污水、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與改造,擴大污水處理規模和管網覆蓋范圍,提高污水收集率。市政綠化、建筑施工、生態景觀等優先使用再生水。新城區建設要雨污分流,老城區隨舊城改造逐步實現分流。完善生活垃圾收集、運輸體系,加快中轉站建設,配足配全收運車輛,提高收集率。加大生活垃圾填埋場改造升級力度,全部達到II級以上無害化處理標準。(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
3.提高公共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南水北調地表水廠和配水管網建設,逐步對南水北調受水區地表水廠實施水質在線監測,并納入省級水質督察范圍,2016年南水北調中線受水區配套水廠全部建成。加大對超過50年的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力度,改造升級公共供水陳舊、工藝落后的設備設施,提高水質達標率,實現所有縣城公共水廠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106項指標檢測全覆蓋。(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南水北調辦配合)
4.強化燃氣供熱保障工作。天然氣長輸管線沿線縣(市)要加快天然氣利用工程建設。積極推進車用燃氣、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應用發展,因地制宜發展壓縮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供應。謀劃建設大型集中供熱及清潔能源供熱,到2016年年底所有縣(市)實現集中供熱或清潔能源供熱。積極推進供熱計量改革,有集中供熱的縣(市)出臺供熱計量價格及收費政策,具備熱計量收費條件的建筑,同步實行供熱計量收費。(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配合)
(四)園林城市創建專項行動。
1.提升園林城市創建水平。堅持園林城創建與提質并重,未進入省級園林縣城行列的縣(市)加快創建步伐,省級園林縣城爭創國家園林縣城,國家園林縣城要向生態園林城邁進。到2017年年底,環首都縣(市)全部達到國家園林城市(縣城)標準。(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
2.完善綠地系統布局。各縣(市)要對綠地系統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評估,適時進行修編調整。按“300米見綠、500米見園”要求,完善公園體系,優化綠地系統布局。實施見縫插綠、破硬還綠、拆墻透綠等多種形式增綠,建設經濟型、節約型園林。大力推進園林綠化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庭院,創建星級公園和園林式單位、小區、街道。大力開展精品公園創建活動,2018年所有縣城至少建成一座精品公園。(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
3.構筑生態綠色空間。最大限度保留城市中原有林地、農田,按照“以喬木為主,以鄉土樹種為主”的原則,開展“綠色項鏈”工程,實施城市外環線生態防護綠地建設。加強道路綠化、生態隔離帶、綠道綠廊和片林建設,完善城鄉連接線綠色通道,構建城鄉“山水林田湖共同體”系統生態格局。大力開展生態修復,對縣城周邊山體綠化美化,實施河湖水系生態化改造,推進生態駁岸建設,保留原有樹木,配置水生植物和宿根花卉,凈化水環境、營造水景觀。具備條件的,謀劃建設城市濕地公園。(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
?。ㄎ澹┕卜赵O施配套專項行動。
1.明確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目標。落實河北省城鄉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和建設導則,編制公共服務設施綜合規劃,統籌布局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和公共體育場、綜合醫院、養老院等大型設施,合理配置小型文化、體育健身設施和場地,優化學校布局和建設規模,合理配置中小學和幼兒園資源,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和小學創辦幼兒園,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和服務體系,增強縣城整體功能。(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文化廳、省衛生計生委、省體育局、省民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部門按照職能分工負責)
2.落實公共服務設施配置要求。按照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建設要求,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100%預留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安裝條件,新建大于2萬平方米的商場、賓館、醫院、辦公樓等大型公共建筑配建停車場和社會公共停車場,具有充電設施的停車位應不少于總停車位的10%。在制定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時,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標準,分區分級規劃設置養老服務設施。落實城鄉消防專項規劃,加強公共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小型文體設施,鼓勵基層社區文化體育設施共建共享,新建居住街區要按社區服務設施相關標準規范配套群眾健身設施,按室內人均建筑面積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執行標準配套建設,社區衛生中心(站)等公共服務設施應與居住街區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配套建設幼兒園、小學并統一歸口管理。2018年所有縣城建成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所有縣城街道、城區公園、文化廣場、新建社區建有公共體育健身設施,人均體育設施場地面積達到1.8平方米,建成服務半徑較為合理,功能較為完善的城鎮小型文體設施體系。(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文化廳、省衛生計生委、省體育局、省民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部門按照職能分工負責)
3.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快完善省市縣鄉四級電子政務網絡,建立健全行政審批、公共資源交易網上運行機制,逐步實現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業務聯網受理、協同辦理。建設一批重點服務縣域中、小、微企業的公共服務平臺,提升培訓、金融、電子商務、研發檢測等公共服務能力,助推縣域經濟發展。(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資委等部門按照職能分工負責)
(六)環境容貌治理專項行動。
1.整治容貌亂象。大力整治容貌秩序,健全城市亂象長效化治理機制。根據縣城不同亂象的主要特點逐項細化要求,制定針對性強的量化標準??h城每年完成2條以上主街道、小街巷容貌整治示范項目。強化督導調度,完善層級檢查、考核的工作機制。(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
2.創建“潔凈城市”。結合創建文明城市、衛生城市、環保模范城市、園林城市,大力開展“潔凈城市”創建活動。按照環衛標準合理確定設施規模、垃圾處理場布局、垃圾轉運設施等,2016年編制完成環境衛生設施專項規劃。全面推廣“以克論凈,深度保潔”經驗做法,加大環衛清(洗)掃設施設備購置和運行維護經費投入,提高機械化清掃率。(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環境保護廳配合)
3.治理空氣污染。加強空氣環境質量監控,2017年年底前拆除城區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執行建筑施工揚塵治理新15條標準,大力開展標準化施工、綠色施工和文明施工,逐年提高建筑工地施工揚塵治理達標率。(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環境保護廳按照職能分工負責)
(七)“三改一拆”專項行動。
1.加快推進城中村、舊小區和舊廠區改造。大力實施城中村改造,因地制宜制定改造方案,可采取拆除重建、修補改善、設施配套等不同方式實施改造,到2020年,基本完成現有的城中村改造。依法推進城中村村民轉為市民、村委會轉為居委會、集體建設用地依法征收為城市建設用地、村集體企業轉為股份制企業,建設現代城市社區。加快實施舊小區改造,強化政府主導,多措并舉,因地制宜,統籌推進。有序實施舊廠區改造,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城市功能布局和土地利用結構,對舊廠區與周邊區域統籌改造,整體開發利用。各地要創新融資體制機制,積極爭取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金融支持。(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民政廳、省公安廳、省工商局、國家開發銀行河北省分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河北省分行等部門單位配合)
2.全面拆除違法建筑。強力整治城區違法違章建筑,依法拆除違反城鄉規劃未批先建、超規違建、超期臨建、亂搭亂建、搶搭搶建等建筑,建立違法建筑防控和處置機制。逐一核實城區所有建設項目,根據有關標準對違法建筑進行認定,建立違法建筑整治工作臺賬,分階段、分區域、分子項列出查處意見。全面清查并處理建成區違法建設,堅決遏制新增違法建設。建立健全查處違法建設的聯動責任機制,嚴格防控并杜絕新增違法建筑。(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國土資源廳配合)
(八)建筑能效升級專項行動。
1.提高建筑節能水平。落實各方主體責任,新建居住建筑在嚴格執行65%節能強制性標準基礎上,強力推進居住建筑75%節能標準,開展被動式低能耗建筑示范建設。繼續實施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確保既改項目質量和效果。(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配合)
2.推進綠色建筑規?;?。政府投資建筑、單體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其他新建項目也要大力推廣綠色建筑。鼓勵建設高星級綠色建筑,建設高品質綠色建筑小區。強化綠色建筑規劃、設計、施工、驗收等環節監管。(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國土資源廳、省機關事務局配合)
3.加快綠色建筑新技術新材料推廣應用。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協調推進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現代木結構、裝修一體化等建造方式,培育預制部品部件生產企業,完善鋼結構建筑產業鏈,加大鋼結構建筑推進力度,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2016年定州、辛集市,2017年縣級市、2018年環京津縣(市)建成預制部品部件生產線并投產。推廣應用綠色、節能、環保類新型建材產品設備,開展年度建材市場秩序專項整治,限制或禁止使用安全性差、施工復雜、能耗偏高的建材和設備。(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
4.強化工程質量管理。加強工程質量管理,提高縣(市)監督隊伍業務水平,狠抓工程實體質量常見問題專項治理,新建工程全面實施質量常見問題預防和治理措施。到2017年年底,工程質量常見問題明顯減少,投訴明顯減少,專項治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18年形成工程實體質量常見問題防治的長效機制,全省工程實體質量水平不斷提高。(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
三、推進改革創新
?。ㄒ唬┩晟妻r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消除農業轉移人口向縣城轉移的政策性、體制性障礙,讓穩定就業的農民在縣城安居落戶,平等享受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務權益。健全城鎮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子女就學、技能培訓、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務能力。(省公安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衛生計生委、省教育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部門配合)
?。ǘ┙y籌城鄉建設。加快推動水、電、路、氣、信等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因地制宜對城鄉垃圾進行治理,完善城鄉一體客運網絡,加強小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將便民和社會服務中心延伸到鄉鎮、村莊。推動縣(市)政府駐地鎮撤鎮設街道、具備行政區劃調整條件的鄉撤鄉設鎮。(省美麗鄉村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衛生計生委、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民政廳按照職能分工負責)
?。ㄈ﹥灮玫毓芾?。嚴格依據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提出土地出讓的規劃條件,明確建筑密度、容積率、綠地率、建筑高度、設施配置等要求,實施樓面地價出讓住宅和商業用地。強化對項目土地容積率、工業用地投資強度和畝均稅收額等指標的考核,鼓勵建設多層廠房、下沉式廠房,統籌地上地下有序開發,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省國土資源廳牽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部門配合)
?。ㄋ模﹦撔峦度谫Y模式。逐步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多元可持續的縣城建設投融資體制。結合項目實際和當地財政狀況,大力推廣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市政公用、棚戶區改造、園林綠化、環衛保潔等領域的建設、管理與運營。有條件的市縣可設立城市建設投資基金,對縣城市政設施項目以股權投資等方式給予支持。(省財政廳、省金融辦、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按照職能分工負責)
?。ㄎ澹└母锍鞘泄芾眢w制。推進縣(市)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實行城市管理領域綜合執法。整合市政公用、市容環衛、園林綠化、城市管理執法等城市管理職能,實現住房城鄉建設領域行政處罰權集中行使,推進環境保護、工商、交通、水務、食品藥品等領域相關事項綜合執法。建立健全銜接配合、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協調聯動、監督制約等運行機制。加強城市管理和服務體系智能化建設,提高城市運行效率。2016年試點縣(市)完成城市管理及綜合執法體制改革,2017年全部推開改革工作,所有縣(市)建設運行數字化城管平臺。(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編委辦、省法制辦等部門配合)
四、加強組織領導
?。ㄒ唬┙∪M織機構。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縣城建設三年攻堅行動,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謀劃和組織推動。省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加強對縣城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指導。各市縣城鎮化工作機構要制定實施方案。各市要抓好所轄縣(市)的分類指導、典型示范。各縣(市)要承擔主體責任,把各項目標任務落實到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財政廳、省編委辦等部門配合)
?。ǘ娀綄д{度。建立縣城建設三年攻堅行動調度、督導、通報制度,各市要加強重點工作調度,適時組織觀摩交流。各級黨委、政府督查機構要加大對縣城建設工作督查力度。(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牽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部門配合)
?。ㄈ┩七M試點先行。優先支持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智慧城市、海綿城市等試點建設。省每年選擇一批工作力度大、成效明顯的示范縣(市),在全省推廣縣城建設先進經驗。對示范縣(市)在財政補貼、用地保障、管理服務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各縣(市)要結合實際,開展對標活動。(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等部門配合)
?。ㄋ模┘訌娫u價考核。省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對縣城建設考核評價工作的組織協調。將年度考核評價結果報省干部考核工作領導小組,作為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根據考核排名情況,確定前30名為示范縣(市),后30名為重點推進縣(市)。(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委組織部、省統計局等部門配合)
?。ㄎ澹└愫眯麄髋嘤?。開展多層次、寬領域業務培訓,省適時組織各市縣黨委、政府負責同志專題研討培訓班。建立區域間、部門間干部交流機制,組織開展多種形式交流。組織開展針對性強、務實的省內外調研活動,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宣傳部門要加強輿論引導,充分運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多種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營造濃厚氛圍。(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牽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等部門配合)